游航首页 | 游戏公会 | 热点新闻 | 游航论坛 | 领内测号 | 游戏评测 | 游戏攻略
『 邀请好友』
发送关闭
»  游客: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网际游航 »  网际游航娱乐区
1101/1页1
发新贴子 回复贴子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您是本帖第 359个阅读者
 主题:沉迷游戏的大龄未婚文艺女青年给杨永信叔叔的信 [全部贴] [楼主贴] [打印] [收藏] 
乐事
性别:男
等级:上校
经验:2526
发贴:240
精华:0
注册:2009-6-29
状态:离线
在线:9小时
 (0)     (0)
乐事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消息息给乐事   发送电邮给乐事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回复这个帖子      

沉迷游戏的大龄未婚文艺女青年给杨永信叔叔的信
得分记录:  [我要评分]
序言—美国历史上曾经经历过垮掉的一代,您这样的专门研究堕落青少年和成瘾症患者的专家肯定很了解,我也不多说了。对一个中规中矩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来讲,孩子去“垮掉”绝对比去沉迷游戏更糟糕——至少我们这类患者在沉迷的时候不乱交也不抽大麻对不对?而后来呢?地球照样运转,经济照样发展,美国人照样过着日子(相应的论述可不是我编造的,请见《中产阶级的孩子们》这本书)。这些垮掉的一代享受了整个青春期的躁动与荒唐,而二十来岁时他们却一个个黯然褪掉了阔脚裤和彩色假发,重新披挂上西装和公文包,继续成为了一个个三十岁的社会砥柱。他们中必然会有人成为美国总统,有人拿到诺贝尔奖,也有人整天滚在社会底层见不到出路,有人犯罪,有人自杀——他们是一代人,早晚会变得和自己的父辈一样的那么一代人,不管他们自己想不想。

  其实我只想证明一件事:作为一个游戏者,我可以过的理性和快活,甚至比你更理性一点,以及必然比你快活。

  杨叔叔,您好!

  昨天我在上班间隙偶尔翻开了一个关于您的论坛,那里面您和您的同僚们各种反对意见大加批驳——不知为什么,你们总是自称热心家长、王妈赵姨什么的,我想这是高端心理学家、青少年问题专家的一种特殊职业习惯——这些批驳掷地有声有理有据,看得我心神往之,不由得就提笔写下了这封信,说真的,我上次给陌生人写信还是高二那年写给米高积逊的呢!

  我想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平凡的网络成瘾神经病患者,目前还没被抓起来,一直潜伏在某国际关系相关研究机构里做研究员,我扭曲而可悲的一生已经延续了快26年了(不过我特别不喜欢跟别人提起确切年龄,看完您的作品后我明白这是病态逆反心理,是病,得治),平时喜欢读书以及集书、画画、买衣服买化妆品,感情生活十分稳定,业余时间除了写些不入流的小说杂文什么的,还玩游戏!是的,我已经染上了电子游戏这种一碰就死的精神鸦片、社会毒瘤。游戏方面,我在玩WOW,S3有龙,人类盗贼(一听就不是好人),SW毕业,正在台湾服务器。美国暴雪公司的所有游戏我都认真玩过,另外我还很喜欢英雄无敌系列——按您的标准来看我肯定是沉迷的了,只可惜我身体不好,可能是怕电死我所以一直没来抓吧。

  在继续这封信之前,杨叔叔,我想替您总结一下您对于我们(就是所有对您的理论不满的精神病患者们)的基本判断:不能控制的行为、行事背离常理、让父母伤透了心、忘恩负义、对社会是累赘、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是巨大危害、如果不进您那里治疗治疗的话早晚会逼迫亲生父母作出违背人伦但大义凛然的事儿来。行文至此我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绝望,忍不住给我母亲打了个电话,确认她近期还没有掐死我的打算——我想对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您就当是疯子胡言乱语,听个乐儿吧。

  首先是关于成瘾这件事的界定,之前不久GAMESUTRA上有一篇文章就[Don’tcallgameaddicted!],文章里批驳了美国媒体丑化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而这文章在我们中国网络成瘾患者(这个头衔越说越顺嘴,我决定一会去WOW里建个同名的号,这是沉迷,得治)看来只能说是不疼不痒,它只是在抱怨,而我们已经连抱怨都不敢了,我们只能低头听着,尽量不作出更像神经病患者的举动来——我想引述一段该文中的论述,这是我的一位成瘾症病友特地翻译过来的,在此对他表示感谢——“事实上关于瘾症的成因,并没有一个确实的说法。对于精神药物,医学界一般用的是“依赖”这个词。类似“尼古丁的成瘾性比海洛因大多少多少倍”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严谨的。据我所知,关于成瘾度的测量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更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体系。关于量化标准有过不少提议,大多数针对的是药品本身的性质及对使用者产生的影响,然而到底成瘾的程度根据使用哪种标准也不一样。如果从戒除的难度来看,尼古丁的成瘾度要高于酒精;如果从脱瘾症状的严重度来看,酒精则比尼古丁成瘾度更大。

  关于成瘾两种互相影响的症状,一是生理上的依赖作用,二是心理上的瘾感。生理上的依赖与成瘾物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有关,需要越来越多的成瘾物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最终如果没有该物质,使用者就会有不适的感觉。心理上的成瘾则是行为问题,某种行为(例如抽烟、赌博、上网等)会让人感到舒适,成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日常行为。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游戏并不会向玩家的体内注入外来物质。游戏可能会刺激大脑,令其产生某些化学物质,然而体育锻炼与下棋也有同样的作用。“生理依赖”这种状态的含义是:人体需要某种特定的刺激物质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生理依赖的标准还包括一旦缺乏该刺激物质,便会产生脱瘾症状。没有人觉得不玩俄罗斯方块就就没法活下去,也没有人觉得一会不玩宝石迷阵身体就不舒服。显然游戏并不具有生理上的成瘾特点。


IP:您无权察看 2009-7-6 19:28:00
 推荐给好友            操作  楼主   顶端
1101/1页1
发新贴子 回复贴子
页面运行: 579 毫秒

Powered by 联动北方科技 人工智能技术   2008-2016 网际游航    
京ICP证号090597    京ICP备案090176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00093号
本网站由联动北方提供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与支持
86-27-87056338  Email:webmaster@ngameb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