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相关部门已确定手机实名制度将于9月正式实施。具体将分两个阶段来进行手机实名:从9月1日起对新增电话用户进行实名登记;待相关法规出台后,用三年时间做好老用户的补登记工作。对运营商而言,实名制可以很好地解决通信运营商的欠费坏账问题,同时也因为实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拥有号码的数量。对用户而言,很多用户担心个人信息会因实名制而流失。手机实名制正逐渐蔓延进人们生活的缝隙,无论人们褒扬或贬斥,其实际保护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即公众利益,在公共利益的维护上,中国已经从互联网监管陆续过渡到通信行业的监管。
手机实名制,是指用户以自己的名称、产品、品牌等文字标识为手机号码进行注册后,其他手机用户只要输入这一实名,就能直接获取用户的相关信息。用户注册实名后,享受网络、短信查询推广服务,同时享有信息修改权、续费优先权、实名转让权,以及查询统计、留言管理等增值服务。手机实名是新一代移动商务搜索技术,它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手机短信功能相结合,用户注册实名后,即将相关信息存储在互联网数据库上,在其他需要查询时,通过手机短信查询的方式,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
大多数手机犯罪使用的都是非实名的预付费手机。目前短信息服务投诉是电信服务投诉中最多的业务,投诉的主要内容是垃圾短信和服务提供者不规范经营。实行手机实名制,旨在遏制违法短信、诈骗短信、色情短信等垃圾短信,规范经营,减少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违规、违法行为。
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办理申请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用户)手机入网手续时,对用户的相关身份证件进行审查。申请者为个人用户的,应当出示有关个人身份证件;申请人为单位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应当登记其名称、地址和联系人等事项。另外,在办理完入网手续后,移动通信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电话业务收费单据。在为短信息服务业务提供者代收信息费时,应同时向用户提供短信息服务业务提供者的名称、代码和代收金额,并注明“代收费”字样。
推行“手机实名制”后,在短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保证各个使用环节能够辨别用户身份,使信息发布者、传播者、使用者与最终用户能够获得真实的身份验证,从而达到有效划分信息内容权责的目的。
“四网合一”服务
手机实名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四家电信服务商提供统一的接入号:9160966,国内手机、小灵通用户只要通过发送实名到9160966,能立即获取注册用户的相关信息。
手机实名注册查询
如何知道一个实名有没有被注册?一是能过手机查询:输入实名发送到9160966,如果被注册则反馈实名信息;如果没有注册,则提示“该实名没有注册”。
用户也可直接通过本站查询。
实名的唯一性
手机实名注册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即同一个关键词被第一家注册后,第二家不能再注册。因此又短又好的实名具有升值潜能,如果有商家愿意出高价购买注册人的实名,该注册人可以自由转让。所以抢注好的实名就要趁早。
实名信息查询
国内手机、小灵通用户,不管是移动还是联通,不管是什么型号的手机,也不管他在哪里,只要将实名发送到9160966就立即获取信息,查询每条收取服务费0.2元。
实名信息修改
用户注册后,手机实名信息可通过网站自助管理或者通过注册商修改,使实名信息随时更新。
实名转让
用户正式注册后,手机实名可通过网站自助管理或者通过注册商转让,使你的实名物尽其用,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如果你注册到了商用白金级的手机实名,那么它可以象手机上的房地产一样极具升值潜力。
手机实名制审核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在会办意见中表示:“鉴于实施移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涉及到整个移动网上的所有用户,在某一省区市实施管制政策难以奏效。”据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法律规范,正在等待国务院审批。“一俟国家颁布实施后,将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
出售卡号不验身份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达6.4亿。手机普及在为百姓带来便捷通讯的同时,各类垃圾短信也不断泛滥。针对这一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原信息产业部早在多年前就曾下发文件,要求运营商在办理手机用户入网时必须登记资料。
天津电信一些营业厅在办理手机卡号销售业务时,根本无需用户提供身份证件。一些手机卡的代理网点更是明确表示买卡无需出示身份证。一名店主甚至“豪爽”地说“实在没带身份证或不愿提供身份信息,没关系,剩下的事情我来办。”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移动通信业内人士说,现在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争夺市场,碰到一些没有带身份证或不愿意提供身份信息的用户,怕卡得太严失去客户,运营商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实名制”可有效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手机进行犯罪活动,移动通信运营商应在用户申请办理手机号时对其身份证件进行认真查验并据实登记,而不应为了经济利益和市场份额为犯罪可能留下漏洞。
天津警方有关人士说,购买手机卡时不认真查验购卡人身份证件并“实名”登记,意味着手机号码与用户没有形成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容易让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导致利用手机进行办假证、倒卖假发票、诈骗、非法中介等活动猖獗。而由于这些涉案手机没有身份登记,公安机关在侦查中缺乏破案线索,给打击手机犯罪带来困难。
手机实名制“只闻楼梯响”
出于遏制色情、诈骗短信传播以及骚扰电话等的需要,实行强制手机实名制一度成为社会的急切呼吁。2005年底,原信息产业部主要负责人更是公开表示,将于2006年启动手机实名制管理工作。
所谓手机实名制是指手机号码的实名登记制度,是通过电信运营商对用户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加强用户的实名制管理的一项制度。即申请移动业务(包括小灵通)的消费者在购买卡号时,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运营商对证件严格核验并复印登记。比如目前全球通用户就属于手机实名制用户。同时没有登记真实身份资料的手机老用户也需要重新登记。最终确保所用手机号码都与身份真实的个人一一对应。
一些通信运营商的代理商在出售手机号码时,不严格查验有效身份证件,手机号码随意匿名购买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一个隐身作案的电子平台。特别是随着一些在购买时无需身份登记,使用时无需识别用户的预付费手机号码广泛使用,更让一些犯罪分子钻了空子。他们利用这类手机以手机中奖、假冒银行或银联名义发送欺诈性信息,散布谣言、恐怖信息,发布色情、赌博以及卖假证、假药、枪支、赃车等违法短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犯罪手段,从而成了社会公害。
手机短信属于点对点传播,具有方便快捷、隐蔽性强、成本低廉的特点。这种情况下,手机用户资料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为一旦发案公安机关难以追查留下隐患,也使得以手机为平台的犯罪有恃无恐。12321网络不良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达12.44条,比2006年增加了4.15条。
近一时期,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的3G大战硝烟四起。业内专家提醒,一段时间,各大运营商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在客户争夺大战中,更难保证各项管理规范的逐一落实,这很有可能为今后留下更多麻烦和隐患:谁也无法预料那些无孔不入的手机诈骗团伙,会在3G的平台上“创造”出什么样的新花样引人上当。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白雪洁说,全面强制实行手机实名制将有利于治理当前不良短信泛滥的现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通信业内人士透露,手机实名制真正全面得以推行,关键还在于运营商能否迈过“利益”这道坎。
一方面,由于各大运营商竞争激烈,正加紧把尽可能多的用户网罗到自己的阵营中来。如果都监管严格、坚持一样的把关尺度还好,一旦有的运营商为了扩大用户群、增加业绩放松管理,势必引起连锁反应,实名制仍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实行手机实名制必然带来成本上升,很可能出现市场份额降低、利润下降的情况,这也成为实名制实行的最大阻力。
白雪洁指出,实行手机实名制,如果仅仅停留在部门要求上,那运营商和代理商往往会站在自身利益角度,而不会过多考虑自身在这个问题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手机实名应上升到法律层面上,起码是行政法规,对运营商和代理商行为以及违规惩罚进行明确规定,这样才能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和威慑作用。
专家们还提醒,在出台有关实名制政策时,必须有用户个人信息保密制度作保障,譬如中间渠道商的信息保密责任规定、用户资料查询的授权规定等,对相关企业泄露个人隐私进行法律约定,以充分保护用户的隐私。
大多数手机犯罪使用的都是非实名的预付费手机。目前短信息服务投诉是电信服务投诉中最多的业务,投诉的主要内容是垃圾短信和服务提供者不规范经营。实行手机实名制,旨在遏制违法短信、诈骗短信、色情短信等垃圾短信,规范经营,减少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违规、违法行为.
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办理申请者(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用户)手机入网手续时,对用户的相关身份证件进行审查。申请者为个人用户的,应当出示有关个人身份证件;申请人为单位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应当登记其名称、地址和联系人等事项。另外,在办理完入网手续后,移动通信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电话业务收费单据。在为短信息服务业务提供者代收信息费时,应同时向用户提供短信息服务业务提供者的名称、代码和代收金额,并注明“代收费”字样。
推行“手机实名制”后,在短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保证各个使用环节能够辨别用户身份,使信息发布者、传播者、使用者与最终用户能够获得真实的身份验证,从而达到有效划分信息内容权责的目标。
中国工信部推进手机实名制立法
2009年12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显示,工信部在打击手机涉黄的同时,正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加快立法进度,力争在2010年年底前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全面实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在该通知中,工信部提出,基础电信企业要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用户提供有效身份证件等信息进行实名登记和补登记,逐步提高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的比例。
我国手机实名制立法及实施建议
当前,在我国推行手机实名制,需要尽快出台专门法律规则,并严格执法。
首先,要从准入环节加强管理。经营短信息服务业务,应当首先按照有关规定取得业务经营许可证,这也是加强短信信息服务市场的重要举措之一。
其次,要重点突出对于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监管。在服务环节,可以在法律上对短信息服务提供者设置一些义务性规定。比如,短信息服务业务提供者向用户提供短信息服务,应当将短信息服务规则告知用户,并提示用户须对其本人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短信息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端对端短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有关信息的保存义务,并在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检查时予以积极配合。
短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对短信息内容本身尽到一定的审查义务,发现违法或违规内容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对于明显违法的,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加以处理。最后,短端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为用户办理短信息服务的开通、使用或退订等提供便利。
第三,基础电信运营商要严格履行法律规定。企业是实行实名登记制的主体,政府的责任是督促企业积极落实。目前,各基础电信运营商对实名制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都普遍认可,并已经做着相应的准备工作。电信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地方通信管理部门)要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责,向实施实名制的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指导意见。
最后,实行手机实名制并不能自动约束违法滥用行为,各政府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在各自职责权限范围内,对短信息服务加强监管。特别是通信行业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必要的规则制定来明确相关各方权力义务,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对移动通信运营商和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监管,加大处罚力度,真正保护广大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
从7月1日的网店实名制到8月1日的网游实名制,再到9月或要启动的手机实名制,实名制正逐渐蔓延进人们生活的缝隙,无论人们褒扬或贬斥,其实际保护的是多数人的利益,即公众利益,在公共利益的维护上,中国已经从互联网监管陆续过渡到通信行业的监管。据悉,目前工信部确实正在着手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推进手机实名制,预计最快在9月就会启动实名制。手机实名制最大的意义在于手机号码与个人的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在3G时代将带来更多的便利,在手机支付业务、手机定位业务等方面可以实现更为个性化的服务,这对消费者和运营商都是有利的。
对运营商而言,实名制可以很好地解决通信运营商的欠费坏账问题,同时也因为实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拥有号码的数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号码资源;随着运营商CRM水平的提升和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可以根据用户在通信使用行为和社会属性上的差异性,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增值业务,实名制可以很好地促进这类业务的发展,这有利于运营商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创造更多的业务收入。但实名制也会给运营商带来卡用户的损失。由于用户实名登记后,会有部分不希望透露名字的用户流失,同时也会有一些多卡用户减少卡的持有,因此会造成卡用户的流失和通信名义普及率的下降。总体来看,由于后付费用户的在网时间普遍较长,因此虽然短期看运营商将付出较多成本,但是从长远来看,实名制有利于运营商用户的稳定,对运营商提升用户质量也是有益的。
对用户而言,很多用户担心个人信息会因实名制而流失。对此,电信业专家付亮认为,手机实名与泄露个人信息无直接关系,但为了防范个人信息不被滥用,运营商应尽快建立严格的管理模式。社会的发展,使得公民需在办理更多事务中来提供身份证明,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都不能例外。网络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正逐渐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电子商务和网购的兴起。此外,随着网上银行的广泛应用和手机银行的趋势展露,就更需要实名制来提供一种担保,帮助社会建立起一个信用体系。所以,手机实名制适应了3G时代网络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除了用户担心的隐私问题,实行手机实名制还必须解决好社会渠道在运作上的规范性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还要有一些配套的惩罚制度,避免出现违规用公司名称登记私人手机、争抢公司实名等情况。
手机实名制9月1日正式实施:该人士表示,工信部于本月17日召集三大运营商及部分地方管局开沟通会,就手机实名制出台后可能预见的问题进行协商。在会上,工信部相关部门表示,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将依据“依法推进,鼓励引导”的原则,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具体将分两个阶段进行:从9月1日起对新增电话用户进行实名登记;待相关法规出台后,用三年时间做好老用户的补登记工作。未实名登记移动用户3.21亿:据工信部相关人士透露:“电话实名制长期以来得到社会的关注,今年部里把实名制列为重点工作任务,也是电信行业的一项重大工作。”目前,我国固定电话基本实现了实名登记,部分小灵通和一号通没有实名,但是总的趋势看,是会实现实名的。移动电话用户中未实名登记的3.21亿,其中中国移动0.23亿,中国电信2.10亿,中国联通0.8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