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 奥巴马 南方周末
谭飞/文
有一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消息,说韩寒因为奥巴马要去上海,而被有官(没写错)部门管制了,让他别瞎说话,于是给他打了个电话,韩寒说:“我都不知道奥巴马要来,我对美国总统没什么兴趣,如果松岛枫来,我就有兴趣。”很多老一点的读者可能不知道,松岛枫是AV名优,韩寒眼中松岛枫比那黑皮肤的美国头儿有意思多了,她的影碟,至少可以备不时之需。
但过几天韩寒就亲自传出拒绝奥巴马的消息了,他在博客上宣布已经推掉了奥巴马的对话邀请,除了觉得没什么话说之外,就是“不能跟一帮戏子为伍”,这话的指向很明显,上海那帮很正襟危坐西装革履的学生都是经过排练的,在演戏而已。韩寒是不愿演戏的,因此不愿与之为伍。
韩寒现在其实很敏感,特别是《时代》登了那篇关于他的专文之后,那东东真比劣质甲流疫苗还有副作用。他被符号化后会显得很矛盾,这种矛盾放在中国的语境下就是:有关部门需要韩寒这样一个所谓自由知识分子、青年领袖的声音,这会显得中国还是有自由的;但同时请韩寒同学不要过火,如果过火他的作品以及某些商业前程会受到相当程度影响。这对任何一个个体来说,都是两难的。韩寒肯定想挣钱,但他又不可能因为这点改变自己的姿态,于是,只好选择:回避。
比如参与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的对话,如果韩寒按在座几百好孩子的面目出现,提一些不痛不痒又无脑的问题,他的独立、个性姿态自然会受到毁灭性打击,不是他砸奥巴马的场子,而是奥巴马砸了他的场子。这种尴尬结局他当然不愿看到。如果他不按剧本演,来一些尺度之外的问题,奥巴马定会高兴,但韩寒就此会成为体制的眼中钉。这种英烈做法,也不是韩寒这样的聪明孩子会选择的。面对这两种都很窘的结局,韩寒当然会选择不玩。
奥巴马指定《南方周末》接受专访,南周速派记者北上专访;奥巴马向韩寒抛橄榄枝,韩寒婉拒。从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看,韩寒跟《南方周末》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完全一致。韩寒不愿意把自己定在所谓西方式民主、自由的宣讲者身份上,他希望更独立,更自我,而不是跟某种体系成为众人皆明的近亲。这种超然身份,也是他的重要保护色。《南方周末》对奥巴马的认知,要比韩寒直率很多,但囿于官办媒体身份,它也不可能在专访时采用更多个性化的视角,最终,体现出的结果是:《南方周末》的专访没什么新意,但“敌人青睐的,我们就反对”,经此一邀,有关部门更认清了《南方周末》类媒体的追求,今后,估计管控更严。得失,很难讲清。
对韩寒的选择,我相信某些方面是高兴的,松了不止一口气。《南方周末》优势在它是一家媒体,而非个体,个体不能承受之重,它尚能承受,因此,它能来次赌博但韩寒不能。没人有资格责难韩寒,包括那些被他讥讽的好学生们在内。我相信,那天,韩寒真现身,提的问题再不济都会比他(她)们犀利100倍。
仙途 1.85传奇私服 传奇万能登录器 传奇私服加速器 魔兽显血 穿越火线飞天外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