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以“保障儿童网上安全”为主题的“世界电信与信息社会日”到来之际,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近半数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青少年上网时长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近七成青少年靠网络“减压”或“发泄情感”,半数以上青少年因上网导致身体不适,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呈增长趋势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调查认为,由于网络伤害,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现实或潜在的危险,必须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近半数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
调查显示:48.28%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青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14.49%的青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物或身心的伤害。
调查认为,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的两大因素。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的统计,抢劫罪的数量在1999年后上升为未成年人犯罪之首,性犯罪的案例近年来也有所增加,而其中八成左右都与网络有关。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比较感兴趣。网络里的色情信息对他们影响很大,一些青少年强奸类犯罪的违法犯罪动机就是受到网络中淫秽信息的诱惑。美国已发现一些性暴徒的犯罪行为曾在网上进行过多次演练,最终在现实生活中复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所所长孙宏艳说,“至于在网络游戏中长期的砍杀、爆破、飙车、打斗、枪战,会使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发生错位,逐渐认为网络中的砍杀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合理的,从而在现实中予以实施。”
该贴由晶晶转至本版2009-8-20 9: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