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揭秘:有些人就该买不起房?
“新式蜗居”或改变几辈子买不起房的尴尬?
■大多数人几辈子买不起商品房才是真理
其实,大多数人几辈子买不起商品房才是真理,并且我说的不过是实话,让那些,比如大学毕业生、中低收入的人,其实这个阶层应该远离商品房,因为商品房的市场开发定位调研中绝没有这些人。
■我感叹,与命运抗争的人是在浪费生命
有网友说到:“说实在的,戴专家的话并没有说错啊。其实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国外,都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房子的,但买不起房子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房子住啊!可以租房。但中国的传统习惯阻碍了这种方式的实施。”能这样看明白的人真的不多,这也回答了“等的时候难道要去睡大街?”这样愚蠢的问题。
《蜗居》电视剧里的悲欢离合都来自于房子,小房子住起来受不了,租的面子上过不去,发誓要买房,结果本该平静的生活开始翻江倒海地“运作”起来;不买房就不行,就不能“蜗居”,这其实是与命运的一种抗争,是种不信邪的较劲。
■目前还不是工资能买得起房的时期
要知道,特别是早年买房的人都是不花什么大力气就能够买房,比如早年的包工头,承包者等,可不是靠工资就能够买得起商品房的,只不过现在很多人的收入高了,又有了房贷按揭,高工资者也能够涉足商品房,同时由于一些自己的同事们买了房(有可能是家人帮助的),自己不买房就过不了日子。
■“蜗居”其实同样可以火爆销售
近来,天津就有个16平米的商品房在市中心出售,卖得很火,这与我提出的“鸽子笼式商品房”不谋而合,即15-30平方米商品房,这种商品房是时尚商品房小区的缩小版,具有时尚小区的一切特征,只是户型超小。
但是这样的超小户型目前还非常不成气候,也即是说还没有人愿意建,这样那些大学毕业生、中低收入者就不能得到安置,这是供应结构问题,在这么不平衡的情况下,普通工薪阶层的买房出路在哪里呢?我认为是“新式蜗居”——超小户型(15-30平方米商品房)。
我记得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企业分配给我住的是集体宿舍,那也是相当好的待遇了,只有结婚才能住单间,15平方米住2个人,但是我宁愿7.5平方米,一个的空间住我自己一个人。我想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很难实现!更多的合租,或者合租农民房。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必须承认阶层的存在
中国一定是要走到被国际上承认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步,走到这一步就必须承认阶层的存在。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样的情况,诸如上流社会的宴会、精英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等,不过是阶层的代名词。而另一个现实就是,一般阶层,包括穷人一定是大多数,如果幻想低收入者,穷人也能够买得起一套三房两厅的商品房,除非是天上会掉馅饼!
从过去的一年中,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房地产热”的作用已经得到承认;在公布的10月经济运行指标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承认房地产的带动效应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最近,又确定房地产是经济的生命线。
■10年后房价10万一平都是正常的
人民币在85年时的100元相当于现在的2600元,那么再过25年房价是个什么样子,是不可想象的,在预期通胀增长幅度不变的情况下,2019年1000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00元,那么现在10000元/平方米的房价,在2019年10万/平方米就是应该的,每年上涨1万也是顺理成章的,除非哪天我们手上的钱值钱了,而现在预期通胀的幅度要比以前加大,房价暴涨就非常合理。
(注明:有无数的网友认为此段数据是无中生有,现标明出处,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钟伟研究成果。本文涉及到的任何数据、时事、理句都有出处。)
■“阶层论”是市场经济的“现实论”
大家要明白,市场经济社会就是个阶层社会,这个警钟应该为那些好高骛远买房的人敲响,在中国的未来,阶层级别只能有形无形地被自然强化。
所以,大学毕业生和中低收入者不要老去盯商品房,要务实,有些人更要认命,这个是一个收入的问题,同时也是强自己所难,如果你老盯商品房你就应该买不起,因为你的社会阶层不允许你买这样的房子,有些阶层几辈子都不能买得起商品房都是正常的,就像一些中产阶级不见得下辈子能买得起豪华别墅一样,等到经济适用房多了,特别是“新式蜗居”多了以后你们才能买属于你们的房子。
《蜗居》电视剧也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迈入你不应该迈入的阶层,你要付出代价的,有些可以挽回,有些将一去不复返。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者买房就像巴菲特所说,投机还是投资一样,显然是投机,因为投机的风险永远大于投资的风险,本来可以“投资”在其它更有价值的方面,却被自己的“上进心”害了!做人难道就一定要做城里人吗?
参考资料:http://forum.hkyoula.com/
来源:香港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