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时报9月13日报道 曾经风光一时的偶像型选秀节目,今夏势头似乎锐减:无论是湖南卫视的正版“快男”,还是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版“超女”,都没有带来预期中的人气效果。
正当许多人开始怀疑选秀节目生命周期遭遇“七年之痒”时,近期登场的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却一扫笼罩在选秀节目头上的收视率“阴霾”,其节节攀升的高收视率让许多人重新审视选秀节目的生命力所在。
这种貌似让人迷糊的现象,被网友们用“偶像已死,平民当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关键所在。确实,在“偶像选秀”开始没落的今天,以英国达人秀为蓝本的《中国达人秀》,成为正在兴起的“平民选秀”的代表。
偶像已死,平民当道
2009年曾轶可引起的争议不光在于“到底会不会唱歌”,更是一种次元文化试图引导主流文化的博弈。所谓“次元文化”,说好听点就是“先锋派”,其实是一种年轻人对社会叛逆性的体现。年轻人们自以为找到了一种背叛主流、彰显个性的方式,而选秀、娱乐节目也一直死钻这个牛角尖,终于在今年弄出了收视惨淡的结果,很多人连“快男”比赛进行到几进几、究竟有哪些选手都搞不清楚。
在经历了不温不火的《加油好男儿》、《东方天使》之后,东方卫视借鉴苏珊大妈去年风靡全球的经验,选择了取材普通人、表现普通人的平民选秀《中国达人秀》,结果一炮打响。没有海选的新闻轰炸,没有“伪娘”、“凤姐”的恶意炒作,当“达人秀”的概念突然走进公众视野,伴随着已在街头巷尾口耳相传的“无臂钢琴王子”、“孔雀哥哥”的传说。相应而来的是节节攀升的收视率——— 收视在上海地区高居第一,全国收视率也接近3%,有网友发帖道:“我妈就不爱看‘快男’和相亲节目、冲关比赛,但很喜欢‘中国达人秀’。”
抢眼之道:以往中国年轻人不属于电视群体,偶像选秀的基本策略就是把收视观众往下移,曾经辉煌的“超女”非常好地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然而近年来这一块的竞争过于激烈,并且引发了很多争议。《中国达人秀》把目标对准更广泛层次的观众无疑是更好的路子。
非“型男靓女”尽现草根梦
走到决赛阶段,《中国达人秀》的选手让人错愕:年龄最大的选手已有94岁高龄,这位老人为迎接世博刚刚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在舞台上她用英语演唱的《雪绒花》,引得全场观众一片沸腾;而来自深圳的农民工街舞团,他们中有保安、收银员、快递员和建筑工,但却依然坚持舞蹈梦想,下班后每天聚在一起练习街舞;还有体重达130公斤的普通大学生朱晓明,他曾因为肥胖而自卑,但最终他所热爱的音乐却让他找到了自信,在台上,他以一首《英雄》震惊全场;还有来自内蒙古的“孔雀哥哥”姜仁瑞,老伴因病瘫痪在床多年,失去了语言和行动的能力,为了宽慰妻子,他自己发明了一套可以自动打开的“孔雀开屏”装置,每天为妻子跳一段“孔雀舞”,这段真挚的感情故事在舞台上感动了所有人。
而对于观众而言,观看《中国达人秀》,是一个笑中带泪的过程,充满真实的搞笑与感动,没有成败得失,没有残酷竞争,这只是一个造梦的舞台。个体户、拾荒者、破产的千万富翁、退休妇女,还有咿呀学语的小朋友,舞台上是一群不同年龄段的真实草根;杂技、舞蛇、表情秀、腹语、气功、肚皮舞、饶舌,比赛内容千奇百怪;中国版“苏珊大妈”、上海80后饶舌说唱男、鸭脖夫妻、没有手臂的钢琴少年、学驴叫的害羞歌手,不断出炉的“达人”不仅能收获超高收视率更能营造话题中心。
抢眼之道: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达人秀》成功抓住了主流观众,而让主流观众锁定频道的最核心元素是,通过这个舞台人们看到了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所有这些人都没有说生活对我们不好,别人对我不好,他是说我自己怎么样让我自己生活得更好。中国梦最核心的价值还是通过自己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这个价值到现在为止,大家还没有放弃,这是中国梦最宝贵的价值。”
打动心灵的近距离的感动
选秀节目离不开煽情,但以往的“快男”、“超女”无外乎刻意渲染选手之间的情谊,被淘汰时的不舍,以及“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之类。但这些离普通观众都太遥远,难以引起共鸣。而《中国达人秀》中那个“孔雀哥哥”却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感动了所有人,因为他那些看似可笑的装备只是为了要让病痛中的妻子乐一下而已。
放眼《中国达人秀》的舞台,雷人和感人只在一念之间——— 比如最具话题性的“猪头哥”周彦峰,表演才艺时他穿着小猪的行头躺在地上学着猪被宰前的嘶吼,引来台下阵阵嘲笑,三位评委面对这样的表演也是忍俊不禁,但周彦峰却告诉评委“我为老婆装猪都可以”,他恳求评委能让他爱唱歌的老婆在舞台上唱上一首,当他的妻子许娜开始演唱起《干杯朋友》时,所有人都被感动了,评委周立波脉脉含情的一句“这对夫妻平时比我们中大多数人都要苦,但他们今天比谁都幸福”,将气氛渲染到最高潮。
不得不提到的是,面对选手滑稽的造型也好,搞怪的桥段也罢,周立波、伊能静、高晓松三位评委在其中扮演的都是温情的角色,给选手以充分的尊重、欣赏、善意和关爱。喜欢质疑的评委高晓松说,“评委的坦诚不仅拉近了参赛选手之间的距离,还营造了和谐、真情互动的氛围。”
抢眼之道:如果说先前的选秀节目立足于要将草根(而且都还是有偶像潜质的帅哥美女)包装成明星,那《中国达人秀》则走了一招更聪明的棋:干脆让这些草根来一次原生态的展示,将视角对准最最普通的中国民众,每一个在舞台上出现的选手,都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和熟悉,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居、朋友、同事……而这些普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真挚情感,足以震撼人心。执教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孟老师说:“我喜欢‘中国达人秀’里的北京组合老皮匠乐队,四五十岁,正像我们这把年纪,也知道饭碗在哪儿,只是爱好这一行,大家没事干,吃饱撑着,才能有真善美,特别自然,非常自然。”如今的观众需要的正是这样更真实的故事。
■相关链接
2010年选秀节目盘点
审美疲劳的《快乐男声》
这个节目如履薄冰的直接表现就是收视率的惨淡。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从巅峰时期的2005年“超女”8-10%的收视率,到本届“快男”10进8收视率0.83%,收视率下降近9成。作为曾经的选秀节目“一哥”,尽管有着品牌效应突出的优势,但观众参与和关注的热情仍逐年下降,到今年已经降到了冰点。也许不能怪“快男”做得不好,大众的审美疲劳才是没人看的根本原因。像这种本来依靠观众发短信支撑的节目,如果人们都懒得再发了,你还有什么话好说呢。经过这几年连续的开发,青春、阳光、健康的“男声”已经供大于求了。观众记不住选手,而且懒得去记,这就是目前“快男”的状况。
新瓶旧酒的《花儿朵朵》
“快乐男声”选男孩,“花儿朵朵”选女孩,相比之下,移师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声势远不及前身“快乐女声”,很难说在今年的选秀大战中有什么优势,更何况到底是不是选女孩都会令不少人产生一定的怀疑。5年前有李宇春、张靓颖,4年前有谭维维(博客),去年还有曾轶可,今年呢?相信有不少人在“花儿”们进入全国总决赛阶段后也还不知道选手们谁是谁。选手整体辨识度偏弱,自然难以带动节目的话题性和收视率。“花儿”的战斗力太差,是和往年“快女”相比最大的失败。